嫣青:笔尖写悬疑,文字出情感

来源: 星辰在线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08日 访问量:5169

从类型文学的角度看,悬疑小说包含了推理、侦探、惊悚、哥特等元素。在这一领域,嫣青以其匪夷所思的想象与精巧细致的构思,编织一个个诡谲迷离的恐怖世界,让读者在一种窥探到人类复杂心境的战栗中完成情感的宣泄。

(悬疑作家,嫣青,本名:王彦珊。)

自带神秘的悬疑作家

在悬疑小说领域,女性作家一向屈指可数,嫣青是自带神秘色彩的一位。

2003年动笔,其处女作《午夜,别在镜子前》一战成名,彼时在所有文学类作品中销量第一,光盗版她自己就收集了八九个版本。到目前,她有《影子游戏》、《暗夜蜕变》、《诡蝶惊情》、《黑梦》(合著)等出版作品,和在数十家杂志上发表中短篇作品逾千万字。

“嫣青其文,于细腻处见诡谲,于情感中觅人性之善恶。每读其文,恍若浮沉于现实与虚幻间,不能自拔之际,已完成阅读之旅。识嫣青而读嫣青,乃人生一大幸事。”嫣青的《影子游戏》出版后,悬疑小说作家成刚这样评价。

(出版过的中长篇作品。)

作品畅销,其个人介绍却在网上少之又少,流传最广的是这样一则简介:(嫣青)居楚国南隅、湘江之滨,喜昼伏夜出,时游荡在城市的空隙,常穿梭于阴阳两界。

十一月初,星辰全媒体记者认识了她,一位行事低调,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能量的70后女作家。嫣青也还是头一次在媒体前正式露面。采访中可见,她的身上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名为“宅”属性的特质。

她是长沙本地人,199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应用数学系,之后一直在长沙工作生活,也不太想出去。毕业那年,一家东莞的企业来调嫣青的档案,她不知为何感到心慌,悄悄地到系办公室把档案偷回家,怎么也不愿交出去,一直到前些年才放到人才交流中心。她的骨子里属于胆子比较大,什么都敢做的性格。

雨夜、电闪雷鸣、空荡荡的幼儿园、“嘎吱嘎吱”作响的二层木楼板、台灯下的弱小身影……很有画面感地想象出嫣青小时候的生活一景,这几乎是恐怖电影中必备的环境之一。但其实是父母在单位搞实验往往到很晚,嫣青便独自一人一边做作业一边等他们回来睡觉。久而久之,她也习以为常,一点都不怕,等待之余就看书,尤其喜欢看带神秘色彩和未解之谜系列的书籍。最感兴趣的是历史,高中也考虑过报考考古专业,其从小在写作上的天赋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一直被文科老师看好,也很希望她走文学路,但最后被工科出身的父母赶上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道路。

(参加湖南省作协组织的采风活动,与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王跃文<左>,原省文联党组书记江学恭<右>合影。嫣青供图。)

毕业后,随性的她跑到了保险行业,直到七年后,越发不快乐的嫣青辞职回家,买了一台电脑。“我从小就对一切神秘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去进行探究和思索。在国外,悬恐类文学作为主流文学的一个分支,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涌现了很多经典作品。反观国内当时,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我萌生了希望能为这类文学做点什么的想法。”

在短短几天她就敲出了三四万字的中篇小说《午夜,千万不要在镜子前》,投稿三天后,又在北京出版商的电话建议下,又用七天写了四篇“镜子”系列作品,编撰成一个合集。

自有想法、一向不喜欢和任何人商量的她就这般踏入了悬疑小说创作之路。“我一向喜欢同别人讲故事,何不如自己写出来?”

小说背后要有承载

看过嫣青小说的读者都会被生动的故事情节,独特的触角带入她笔下交织而成的恐怖世界,不知不觉中,惊悚的感觉紧紧扼住心灵。星辰全媒体记者一度十分好奇其这么多恐怖故事的灵感来源,然而,嫣青却说这比猜测中要更为简单。

“它可能就是你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在一万个人的眼中,可能都不会很在意,但是我留意到了。”嫣青说道,“比如,打开门看到一只鸟死在门前,你可能会踢开它,但我可能就想这个鸟是怎么死的,什么事情让它突然死在门前,于是引出一连串的灵感。”

嫣青所写的《午夜,千万不要在镜子前》,讲述的是女大学生韩心深爱男友沈剑,却患得患失。午夜12点在镜子前削苹果想知道未来的另一半是否是他……这个故事只是来于学生时代宿舍熄灯后大家好玩讲鬼故事,而“镜子”系列的鬼故事讲得特别多也特恐怖,当时便给嫣青留下了不浅的印象。

(2009年力作《影子游戏》。)

还比如《诡蝶惊情》,这是嫣青在回忆中认为灵感和文字发挥得最为淋漓尽致的一本悬疑小说。这本小说的最初灵感也只是来于当时大学时耳闻的校园爱情和失火事件。她喜欢看考古类节目和与历史、心理学相关的一些题材,于是在其中融入了动物恐惧症、偏激型人格等等。她还对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一些凶杀案、连环杀手案等进行分析,又融入对人心和人性复杂的思考。

往往,为了达到“好看”的阅读效果,悬疑小说通常被植入惊悚、恐怖、科幻、侦探、推理等元素,使小说的“疑”情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效果。这时,嫣青会在其中多注入一点东西。

看完《诡蝶惊情》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评论家、现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王干评价,“恐怖小说在嫣青手里亦是表达复杂情爱的载体,她在扩展恐怖的内涵和外延,让人目眩,让人情迷。”

(嫣青笔下的几个恐怖世界。)

于她而言,自己是属于传统作家多一点,一直走传统出版路线,在文字上的提炼和故事内核的传递上更要体现作家是有担当、有社会责任的群体,尤其是悬疑小说偏向黑暗风。随着这十几年来国内悬疑小说不断进步并开始走出国门,她更觉得要有所承载:社会的、道德的、人伦的、人性的、世界观的等等。“在完善故事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娱乐层面,要寻找一点意义。”嫣青告诉星辰全媒体记者。

悬疑轨迹中的漫步者

有句话说,“身在黑暗,心向光明”。嫣青说道,“有很多小说是从光明面给你一个解释,那我就从黑暗面去挖掘人心。黑暗面展示的人性越深刻,光明也就意味着更难得。”

十五年来,她漫步在悬疑轨迹中,朝着自己心中的方向探索前行。和其他文学类型一样,悬疑小说得益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大部分悬疑小说的故事情节背后十之八九与心理疾病有关,嫣青还是心理学的研究爱好者,写作之外,她会非常关注心理疏导领域的话题套路,也乐于见到近些年来心理疏导机构出现得越来越多,并积极参与它们开展的这方面的社会公益活动。

嫣青告诉星辰全媒体记者说,“人的心理是敏感而又脆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多重压力下,大家都在用各种方式来梳理。正如许多人玩过山车、鬼屋探险和蹦级诸如此类的冒险游戏,也是通过恐惧来释放压力的一种手段。也许,就是这种人们潜意识里一种隐含需求,为恐怖小说在人们的书架上赢得了一席之地。那我就想通过这种方式在广大读者心中产生更强烈、更具冲击力,也更值得思索的共鸣。”

(有意思的是,嫣青的创作习惯是一边写稿一边看剧一边品茶,分心几用。)

同为黑猫悬疑创作社——成立于2005年底,被公认为当代中国惟一一个以悬疑、惊悚小说为创作特色的原创文学社团的成员“七根胡”评价她,“(嫣青)将女性的柔美与细腻、灵动与智慧发挥到极致,赋予了恐怖全新的热血,正如她的性格一样,快乐豪爽而不失大气。”

嫣青是两位孩子的妈妈,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放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上,晚上十点半后才是创作时间,一直到凌晨两点或四点左右,在生活作息极度不规律下,坚持每本小说创作不超过三个月。

(最爱骑马。嫣青供图。)

从自我上来说,嫣青是一位低调、随性、大气、独立的女性,喜欢看书,爱好喝茶,尤为喜好骑马射箭,热爱生活,更多时候她比较喜欢独自一个人在一个林间的小屋,然后养几条狗几只猫,散散步、写写东西、喝喝茶。但母亲的身份让她想要为孩子的未来成长准备点什么,而悬疑作家的身份,作为一个恐怖文学的忠实拥护者,则让她有能力和希望去推动中国恐怖文学的发展及其内涵、外延。

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强烈的写作欲望,驱使着嫣青一直行事低调,默默坚持着、创作着,打造别出心裁的精彩故事,用悬疑中的表象宣泄情感,用笔尖下的文字彰显温情。

(星辰全媒体记者与嫣青的合影。)